风扇VS空调,谁更健康?医生更怕你这样吹……气温不是很高时,如早上或傍晚,可以选择用电风扇。电风扇的原理是带动空气的流动产生风降温,并迅速蒸发汗液。汗液蒸发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能达到降温的效果,使人感到凉爽。 若气温较高,比如室内温度超过32℃,那风扇的风可能会变成热风,这时候还是选择空调较好,不仅能降低室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室内湿气。所以越是湿热的地方,一般对空调的需求越高。 电扇吹不对,也会致病!以下常见的吹电扇误区你有吗? 定向吹风并不科学,因为这会导致吹风的一面温度显著降低,吹不着风的一面汗液蒸发慢,体温高。当造成了血循环差距,神经中枢会失去平衡引发不适。 最好还是摇头吹,并距离人2米远左右;也可反射吹风,让风扇对着墙吹,风通过墙面反射到人身上。 若空气温度已经很高,则主要靠人体汗液的蒸发散热。如果风扇风过大,皮肤表面温度会快速下降导致毛孔闭塞,体内的汗液就散发不出,不仅觉得热,还易导致腰酸背痛。 因此,更建议用低速或中速档吹,让体温慢慢降下来。 长时间对着风扇吹容易引起伤风、感冒、腹痛、腹泻等疾病。因此,尽量不要长时间吹,也不要对着肚子吹。 小贴士:电风扇在使用时最好放置在门、窗旁边,便于空气流通,提高降温效果,减少耗电量。 空调的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一般维持在26℃较好;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5-8℃,以免一进一出,导致感冒,甚至影响血管收缩、舒张,诱发心血管疾病。 若家中较闷热,可以先适当调低一点,等温度降下来后再调至26℃。 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易得“空调病”——鼻塞、喷嚏、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皮肤干、紧,关节肌肉酸痛等。 建议开启空调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并且关闭后打开窗户通风10-15分钟,保证空气流通,减少室内空气污染,降低“空调病”风险。 空调的使用会加速水分的散发,造成室内环境过于干燥,人体容易缺水,因此应养成适当多喝水的习惯。 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时,病原体致病力、传播能力会迅速下降,人体舒适度更高,因此建议在空调房中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加湿器也要勤清洗)。 有些家庭没有清洗空调的习惯,殊不知,空调长年不清洗,会积攒很多灰尘、细菌、螨虫等,容易造成过敏等症状。 建议每1-2个月清洗一次,包括空调面板、过滤网外。 提示:运动后、洗澡后、大汗时都不宜直接对着空调或风扇吹,以免风邪入体。 拒绝大档风扇+低温空调 很多人都喜欢开启风扇+空调的双重模式,还喜欢对着头部吹。虽然这样凉快了,但凉气过重会使人体血管收缩、血液流动不畅,造成局部神经缺血缺氧,易导致肌肉麻痹、失去知觉,出现面瘫。 如果二者不得不同时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调高空调温度,如原来的26℃调至28℃,同时把风扇适当调小,且不要对着人吹。 配方:鲜荷叶6-10克,清心祛暑;金银花6-8克,清热解毒、健脾爽口;莲子心5克;甘草5克。 既能祛暑热,又能养护阳气。 配方:党参10g、黄芪15g、茯苓15g、肉桂10g、甘草10g。 养阳关键要养心。党参、黄芪都是养心益气的药材;茯苓能健脾祛湿;肉桂有通脉的作用;甘草能调和诸药,此茶能补心脾,养阳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