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创网——健康生活新方式
新闻详情

关于中暑,你了解多少?

文章附图

正值暑期,已经进入夏季最热的时候,一直持续到九月底结束。


特别是夏季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为三伏天,天气尤为炎热。



夏季是一个易中暑的季节,有很多人在高温情况下会出现一些身体上不适应的反应,比如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等症状,这基本就可以判定是中暑了。


中暑的原因


人体在高温、烈日暴晒、工作强度过大,工作时间常、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都是中暑的诱因,具体分为:


1. 气候和环境的原因

人体在气温大于32℃、湿度大于60%的环境中,由于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没有做好防暑降温措施时,就容易中暑。除此,在室温较高、通气不良的环境中,年老体弱者、肥胖者、儿童及孕产妇耐热能力差,也容易中暑。


2. 自身原因

平时运动较少,出汗较少,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对热耐受力较差。


3. 其他原因

有时虽然气温未达到高温,但如果湿度较高或通风不良,也容易导致中暑。


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及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皮肤损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和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神经药物而影响汗腺分泌等常为中暑的发病因素。


中暑的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体温在38℃以内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测量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出现先兆中暑症状,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就能恢复。


轻症中暑:体温在39℃左右

测量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了头晕、口渴外,还有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者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表现。


出现轻症中暑症状,如果及时处理,一般可在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体温大于40℃

出现昏迷、抽搐的情况,是中暑情况最严重的,如果不能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1. 热痉挛症状

大量出汗、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导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2. 热衰竭症状

这类中暑常发生在老年人和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3. 日射病症状

这类中暑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4. 热射病症状

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症状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中暑后的处理


出现先兆中暑轻症时

首先是迅速撤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及时补充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太阳穴部位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出现血压降低、虚脱

应立即平躺,还应该尽快到医院就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如果距离医院太远

先将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布包裹并打开强力风扇,帮助散热。


如果出现发抖

应停止降温措施,应该每10分钟测1次体温,观察体温是否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


中暑的急救措施


1. 搬移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清爽的地方,让患者平卧并解开衣扣帮助散热,如果衣服被汗水湿透应及时更换衣服。


2. 降温

可在患者头部捂上冷毛巾,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拭,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要注意观察,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降温措施。


3. 补水

在患者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不能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可能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 促醒

患者如果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使患者苏醒,如果停止呼吸,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 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转送过程中,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如何预防中暑


1. 备好防晒用具

夏日出门要做好防晒,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等。



此外,在炎热的夏季,也要备好防暑降温的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2. 避免外出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3.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4. 多吃蔬菜水果


夏天多食蔬菜水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西瓜、甜瓜、桃子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5. 保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中暑了吃什么


1. 少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 少食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 增强营养


营养膳食应适当补充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以及高维生素A 、B1 、B2 和C。平时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4. 少食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5. 不要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为了避免中暑,在高温天气,对年老体弱等重点人群应重点保护,营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室内要通风,尽可能把室温降至26~28℃,室内外温差在8℃以内。


要注意膳食的调配,饮食宜清淡,多饮水。提高对先兆中暑的认识,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出汗、全身疲乏、心慌等症状,应立即脱离中暑环境,及时采取纳凉措施。



400-151-1168
版权声明